取景地點 - 臺北市大同區 - 桂華大廈 1979
桂華大廈外觀。作者自行拍攝,2024年08月25日
地址:臺北市大同區南芳里06鄰延平北路二段255號
取景戲劇:
姜明衡、蔡崇哲、孟精媛(監製)、劉奕江、馮凱、鄧安寧(導演)(2000)。《民視劇場》[電視單元劇]。臺北: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第1集
00:30:04 - 00:30:16
00:30:40 - 00:31:17
這部電視劇是真正的典範;回到臺北橋下,拍臺北橋的故事,而且就在桂華大廈這一角—聚集最多打零工的這一邊。
樓層:12F/B2
樓高:35m
開工日期:1977年08月10日/民國66年08月10日
竣工日期:1979年09月20日/民國68年09月20日
發照日期:1979年12月11日/民國68年12月11日
建照字號:66建延平延二字第0006號
使照字號:68使字第1864號
地號:臺北市大同區延平段一小段58、61~68、71~80等19筆地號
(原臺北市大同區延平段一小段58、61~68、71~80、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等28筆地號)
地目:特定專用區(二)、第三種商業區
基地面積:1844.84㎡(約558.06坪)
總樓地板面積:18658.22㎡(約5644.11坪)
構造:RC鋼筋混凝土
基地建蔽率:80%(特定專用區(二))、65%(第三種商業區)
基地容積率:560%
實際建蔽率:69.9%
投資興建:景綸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營造:桂華營造有限公司
建築師:余純弘/聯宇建築師事務所
在早期,每一個主要的聚落或城市,都會有一棟代表性的住商混合大樓;這裡多數曾經風光過,但因為各種原因而沒落,或是不再繁華,甚至於部分已經荒廢。像是臺南車站前的國賓商業大樓、彰化的黃金帝國大樓、臺中的千越大樓、中壢站前的大樓都是類似的案例。但這些早期的住商混合大樓,多半能讓今日這一代人回味上一代曾經有的風光,在復古有時會成為流行的今日,這樣的大樓反而更能顯現出當年的韻味。位於臺北橋大同端的桂華大廈也是類似的風格,其老舊且密集的戶數設計與外觀,能夠想像出當年的全盛時期;或是想起類似香港電影《重慶森林》那樣,在老舊而密集的大樓裡,擦出各種偶然的巧遇和機緣。
臺北橋是雙北發展的動脈,也是幾十年前外地人來到臺北的第一站。正因為這樣的地理位置,讓臺北橋不管三重端還是大同端,都有不少中南部的草根藍領階級聚集,打從日治時期至今就已經逐漸成形;而在戰後初期,這些初來臺北的外地人,都會就近在這裡就地生根,因此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當年臺北橋下甚至形成了特有的人力市場,在當年沒有人力銀行和就業服務處的年代,這裡就是最好找工作的地方,雖然都是勞力工,但在那個年代努力工作就有翻身機會;2000年民視的電視劇《民視劇場》就是真實反映出臺北橋下的樣貌,劇組還真的跑到完全一樣的點去拍攝,接地氣的拍攝方式令小編高度讚賞。
當年就是一堆外地人第一站在此落腳,等待工作機會。和《民視劇場》拍攝時相比,大廈前的地下道已經被填平,由不遠處大橋頭站地下道取代。作者自行拍攝,2024年11月21日
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機,桂華大廈當年處於臺北橋頭,又是大稻埕的入口處,自然會以最高密度,盡可能規劃各種用途為目標。桂華大廈樓高12層,外觀配合早期圓環採弧線型設計;地下二樓為停車場,一樓為類似商店街的商場和店面空間,二樓和地下一樓為單層商場空間,三樓至12樓為住家;由於為商業用地因此也可以設立公司行號。中間則有早期商業大樓常用的中空天井設計;這種設計雖然可以增加部分戶別採光,但管理不當卻也容易發生各種危險,例如城中城大火的煙囪效應。儘管如此,該大樓的落成不僅滿足了當地和外來居民,透過商業空間規劃也有效地串連後面的太平市場。
桂華大廈指示,以避免外人走錯出入口。作者自行拍攝,2024年08月25日、2024年11月21日
桂華大廈內部的商店街。作者自行拍攝,2024年08月25日、2024年11月21日
桂華大廈內部的天井設計。作者自行拍攝,2024年11月21日
今日雙北人要去批發果菜,都會去萬華最南端的果菜市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果菜市場完工之前,同樣在臺北橋下、延平北路二段247巷的太平市場是臺北早期最主要的果菜批發市場之一;該市場沒有專用建築物,僅為247巷兩排店面和固定時間攤商組成,並只經營早上的生意;過了中午就逐漸收攤。該市場的發跡也是和臺北橋有關,日治時期大稻埕逐漸繁榮,太平市場也因為這樣而興起;可以說這座市場歷史也將近百年,和大稻埕聚落一起成長。而桂華大廈的南邊店面就面臨247巷,因此也被規劃為太平市場攤販區之一。
太平市場樣貌。凡擺攤位置都會貼左下角的標示。作者自行拍攝,2024年11月21日
目前桂華大廈一樓尚有數間店面營運,但大部分裡面的已經多半歇業;地下商場也未有繼續營業;二樓則變成了旅店;三樓以上的住戶仍有居住且尚有管理。而民視劇場中,原本在桂華大廈前的人行地下道早已被填平。從本地人到外地人,從鐵橋到公路橋,再到今日跨路口的長距離橋,從火車到機車瀑布,桂華大廈雄踞早期臺北橋大同端的入口,也見證了整個大稻埕和大橋頭地區的變化與發展。雖然戶數眾多,但也或許有朝一日,這樣具有地方特色、外觀又獨特的大樓,能夠成功地獲得保存;亦或是取得都更的契機。
知名的機車瀑布就在桂華大廈前每天上演。作者自行拍攝,2024年08月25日
參考文獻: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Dec. 1, 2024)。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aipei.aspx(Dec. 1, 2024)。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檢自:https://maps.nlsc.gov.tw/T09/mapshow.action?In_type=web#(Dec. 1, 2024)。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檢自:https://luz.tcd.gov.tw/web/(Dec. 1, 2024)。
臺北市政府市場處,太平市場。檢自:https://www.tcma.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n=FAC14AD2DE4E01A4&sms=32F7BA052C5CA548&s=1D7822C4EC9AEF39(Dec. 1, 2024)。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臺北市政府民政局門牌整合檢索系統。檢自:https://houseno.civil.taipei/myHouseno/(Dec. 1, 2024)。
臺北市政府地政局,臺北地政雲。檢自:https://cloud.land.gov.taipei/ImmInfo/InteInfo.aspx(Dec. 1, 2024)。
臺北市政府地政局,新舊地建號查詢。檢自:https://w3.land.gov.taipei/LBN(Dec. 1, 2024)。
臺北市政府建築管理工程處,臺北市網際網路執照存根影像查詢系統。檢自:https://img2.gov.taipei/F100/F100.aspx(Dec. 1, 2024)。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地籍套繪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圖。檢自:https://zonemap.udd.gov.taipei/ZoneMapOP(Dec. 1, 2024)。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計畫整合查詢系統。檢自:https://webgis.udd.gov.taipei/upis_v2#(Dec. 1, 2024)。
聯合報,人生七分靠打拚!1972年台北大橋下的橋頭工。檢自:https://udn.com/news/story/120910/6859971(Dec. 01, 20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