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四處走走 - 臺北市中正區 - 廣安大廈 1980

四處走走 - 臺北市中正區 - 廣安大廈 1980


廣安大廈外觀。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2月14日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南門里11-13鄰廣州街10-10之7號/延平南路151-169號/157巷全部/163巷全部/171巷1-7號

樓層:7F/B1

樓高:20m

開工日期:1978年05月02日/民國67年05月02日

門牌初編:1979年12月10日/民國68年12月10日

竣工日期:1979年12月10日/民國68年12月10日
 
發照日期:1980年01月22日/民國69年01月22日
 
建照字號:67建古亭和西字第0005號
 
使照字號:69使字第0114號

地號:臺北市中正區南海段五小段514地號

(原臺北市古亭區南門段五小段1-13、1-21等2筆地號)

地目:第三種住宅區

基地面積:3258.87㎡(約985.81坪)

總樓地板面積:15689.2㎡(約4745.98坪)
 
構造:RC鋼筋混凝土

基地建蔽率:45%

基地容積率:225%

實際建蔽率:56%

投資興建: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營造: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師:陳鍊鋒/吳文熹建築師事務所

廣州街前半段的臺北城外小南門一帶,在清代是臺北城外的龍匣口和八甲庄,到了日治時期龍匣口北側則被劃入南新街,町名改正後再更名為南門町;而八甲庄則變成八甲町。這兩町延續臺北城西南角的軍事國防用途,因此從日治時期開始,附近以國防、軍事、警政和其他公務相關的設施單位為主,或是及其相關的官舍;元大一品苑現在的位置,日治時期是總督府等單位的宿舍。

廣安大廈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廣州街與延平南路口,剛好就夾在這個街區的中心點,在清代為臺灣艋舺營的一部分,到了日治時期,進行市區改正之後,這一大片區域則成為了臺北衛戍病院所在地,負責日本陸軍的醫療,亦為戰後臺灣陸軍醫院前身。經過多次更名後於1968年改名為三軍總醫院,並遷到今日汀州路院區。

而三總搬出後,這裡開始進行都市計畫,將面中華路一塊繼續做為醫院用地,就是後來SARS事件聞名的和平醫院,後來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其他部分則陸續興建為住宅,其中大陸工程興建的廣安大廈就位於這個區塊內,面臨廣州街和延平南路口的多排七層樓華廈。事實上這也是大陸工程少數的一般住宅作品,和其他幾乎都朝著國際名師、豪宅路線的大陸工程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樣貌。


1905年的臺北市廣安大廈(咖啡框處)。截取自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臺北市區改正圖(康本裕提供),作者再以此截圖加以繪製,2025年02月07日

參考文獻: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Feb. 19, 2025)。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aipei.aspx(Feb. 19, 2025)。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檢自:https://maps.nlsc.gov.tw/T09/mapshow.action?In_type=web#(Feb. 19, 2025)。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檢自:https://luz.tcd.gov.tw/web/(Feb. 19, 2025)。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臺北市政府民政局門牌整合檢索系統。檢自:https://houseno.civil.taipei/myHouseno/(Feb. 19, 2025)。

臺北市政府地政局,臺北地政雲。檢自:https://cloud.land.gov.taipei/ImmInfo/InteInfo.aspx(Feb. 19, 2025)。

臺北市政府地政局,新舊地建號查詢。檢自:https://w3.land.gov.taipei/LBN(Feb. 19, 2025)。

臺北市政府建築管理工程處,臺北市網際網路執照存根影像查詢系統。檢自:https://img2.gov.taipei/F100/F100.aspx(Feb. 19, 2025)。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地籍套繪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圖。檢自:https://zonemap.udd.gov.taipei/ZoneMapOP(Feb. 19, 2025)。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計畫整合查詢系統。檢自:https://webgis.udd.gov.taipei/upis_v2#(Feb. 19, 2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