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號:臺北市中正區中正段三小段103、103-1等2筆地號
地目:國小用地
基地面積:21575㎡(約6526.44坪)
景福門俗稱東門,乃臺北府城通往臺北城東地區三張犁、松山等地的要道;景福門又因為面對東方而在日治時期被稱為照正門。雖然城門在日治時期獲得保留,但在1960年代中旬,又以城門太老舊為由,使得上面被整修為北方宮殿式建築樣子;且由於為戒嚴時期,加上鄰近總統府等國安設施,因此改變造型之餘也加重了國防的功能,一直都有國防部憲兵駐守;當時南門和小南門也是如此配置。這些城門內的憲兵佈設,直到解嚴後才陸續撤守,交還給臺北市政府。
而在東門外,正對著東門和總統府最醒目的地標就是張榮發基金會大樓,曾經長期是中國國民黨的中央黨部;這裡在清代被稱為三板橋,到了日治初期為三板橋庄;町名改正後被劃入東門町。戰後這裡被劃入城中區,直到1990年才在行政區重劃後劃入中正區。而在張榮發基金會後方是中正運動中心,前身為日治時期就存在的東門游泳池;在往後到林森南路口,則是以東門為名的臺北市立東門國民小學,前身為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國語(日語)學校附屬學校,後來成為旭小學校,是臺灣最古老的國民小學。不過在當時只收日本人,直到戰後才開始收臺灣人;而本校在經過日治和戰後多次改名後,成為今日的臺北市立東門國民小學。
東門國小鄰近總統府、台大醫院等公家單位,附近也以臺大醫院醫護子女、公教人員後代為大宗,形成一個優質的學區環境。校內於1981年設有舞蹈實驗班,歷經40多年頗受好評;而在學校的校長室,有一間日治時期就存在的奉安所、以及一個奉安櫃,是臺灣目前小學中僅有的配置。奉安櫃在日治時期是存放日本天皇、皇后玉照及天皇「敕語」之所在;奉安所則在戰後作為保存學生學籍之用,目前則為文物保存室。
以下列出東門國小的歷年名稱變化:
1896 臺灣總督國語(日語)學校附屬學校
1901 臺北廳臺北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
1915 臺北第二尋常小學校
1922 臺北市旭尋常小學校
1941 旭國民學校
1946 臺北市城中區東門國民小學
1990 臺北市中正區東門國民小學
參考文獻: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Mar. 1, 2025)。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aipei.aspx(Mar. 1, 2025)。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檢自:https://maps.nlsc.gov.tw/T09/mapshow.action?In_type=web#(Mar. 1, 2025)。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檢自:https://luz.tcd.gov.tw/web/(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臺北市政府民政局門牌整合檢索系統。檢自:https://houseno.civil.taipei/myHouseno/(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地政局,臺北地政雲。檢自:https://cloud.land.gov.taipei/ImmInfo/InteInfo.aspx(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地政局,新舊地建號查詢。檢自:https://w3.land.gov.taipei/LBN(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建築管理工程處,臺北市網際網路執照存根影像查詢系統。檢自:https://img2.gov.taipei/F100/F100.aspx(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地籍套繪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圖。檢自:https://zonemap.udd.gov.taipei/ZoneMapOP(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計畫整合查詢系統。檢自:https://webgis.udd.gov.taipei/upis_v2#(Mar. 1, 2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