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走走 - 臺北市中山區 - 金帝通商大樓 1967
金帝通商大樓外觀。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3月10日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正得里15鄰南京東路一段16號
樓層:10F/B1
開工日期:1966年08月20日/民國55年08月20日
竣工日期:1967年10月24日/民國56年10月24日
發照日期:1967年10月31日/民國56年10月31日
建照字號:55營參中字第0031號
使照字號:56使字第1381號
地號:臺北市中山區正義段三小段296、297等2筆地號
(原臺北市中山區正大段三小段3-2等7筆地號)
地目:第四種商業區(特)(原第三種商業區)
基地面積:1002.85㎡(約303.36坪)
總樓地板面積:7589.88㎡(約2295.94坪)
構造:RC鋼筋混凝土
基地建蔽率:65%
基地容積率:630%
投資興建:林先生
營造:三中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大福光營造廠
建築師:王玉堂/鼎華建築師事務所
相信近日經過南京東路的民眾應該都會看到一棟大樓已經封起了圍籬,整棟大樓閒置在那裡,裡面也已經人去樓空。事實上這棟屋齡長達57年的金帝通商大樓正等待都市更新,救等後面的丹迪旅店何時結束營業。這裡在清代為三板橋庄,到了日治町名改正後變成大正町,取其大正年號。這個大正在之後延續成為戰後的里名,也因此當地里名正義、正得、正守就由此而來。而大正町在日治時期町名改正後開發為知名的條通區,為當時的高級住宅區;在戰後劃入中山區後,轉變為日式風格的居酒屋大本營,並延續至今。
金帝通商大樓落成於1967年,雖然只有九層,但在當時是南京東路沿線數一數二高的大樓;從使照資料來看,大樓落成之初一開始可能做的是飯店,也因此一二樓採用挑高的大廳和騎樓設計出一種高級氛圍;不過經營沒多久飯店可能就歇業,因此變回一般的辦公大樓使用。1970年代,這裡甚至還是中國信託的總部;外牆至今仍可看到那個年代塗在本大樓的中國信託廣告。之後中國信託總行多次搬遷,搬到敦化北路、信義計畫區到今日南港軟體園區旁,見證了臺北市發展的東移;同時中國信託也從投資銀行一路轉型為商業銀行,更成為今日民營銀行的龍頭之一。儘管總部遷移,大樓一樓仍長期設立著中國信託的分行;樓上則是辦公室和餐廳等業者。
當年中國信託的標示。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3月10日
近年異軍突起的聖德福建設,在推出許多都市更新案件後開始大舉插旗,其中南京東路上屋齡最久的金帝通商大樓就獲得青睞;聖德福在整合本大樓後也向後插旗,未來將在此推出20多層的住商混合大樓。而在這之前,樓上的辦公業者和餐廳都已經遷移;最後遷移的中國信託分行也在2024年09月離開本大樓,至此完成清空,就等拆除的那一刻來臨。
台灣空運搬遷的公告。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7月07日
參考文獻: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Mar. 1, 2025)。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aipei.aspx(Mar. 1, 2025)。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檢自:https://maps.nlsc.gov.tw/T09/mapshow.action?In_type=web#(Mar. 1, 2025)。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檢自:https://luz.tcd.gov.tw/web/(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臺北市政府民政局門牌整合檢索系統。檢自:https://houseno.civil.taipei/myHouseno/(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地政局,臺北地政雲。檢自:https://cloud.land.gov.taipei/ImmInfo/InteInfo.aspx(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地政局,新舊地建號查詢。檢自:https://w3.land.gov.taipei/LBN(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建築管理工程處,臺北市網際網路執照存根影像查詢系統。檢自:https://img2.gov.taipei/F100/F100.aspx(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地籍套繪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圖。檢自:https://zonemap.udd.gov.taipei/ZoneMapOP(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計畫整合查詢系統。檢自:https://webgis.udd.gov.taipei/upis_v2#(Mar. 1, 2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