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 星期三

四處走走 - 臺北市文山區 - 十一命廟/新興顯靈感應公廟

四處走走 - 臺北市文山區 - 十一命廟/新興顯靈感應公廟


十一命廟/新興顯靈感應公廟外觀。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3月06日

地址:臺北市文山區萬興里22鄰秀明路二段7巷8弄1-7號旁

樓層:1F

地號:臺北市文山區政大段三小段331地號部分

地目:道路用地

在遠雄秀明社區的後方,有一座藏在山腳下和公寓旁的無名廟宇;乍看之下並不起眼,但這裡卻反映出文山地區在清代曾經是原住民和漢人為了爭執地盤而產生的衝突熱區。從地理上來看,臺北市離目前泰雅族最近的行政區是文山區,尤其是木柵;而文山區也是北市12區中,漢人較晚開墾的區域;在漢人來文山區之前,這裡過往為劃入平埔族的務(霧)裡薛社(清乾隆與其他合併為雷朗社,日治時期改稱雷朗族),以及劃入高山原住民的泰雅族之勢力範圍;而木柵更曾經是山地原住民泰雅族在臺北市唯一的勢力範圍。

漢人在清代雍正年間開始沿著新店溪進入景美,並於乾隆年間逆著景美溪往上游進入群山包圍的木柵。但相較於臺北市其他區域在清代多半僅有平埔族,漢人一進入木柵,就還額外面臨當時高山原住民泰雅族的威脅,在初期有不少原住民和漢人之間的械鬥;漢人為了保護自身安全,因此在開墾初期於今日景美溪左岸,道南橋和萬壽橋一帶以木樁圍成欄建立起防禦的範圍,此乃木柵之名由來。當然建立以木為柵欄的原因尚有各種版本差異,除了多數文獻的主流派認為是防範當地高山原住民入侵,也有另一種說法是為了單純保護自家生命安全;但不管何種說法,都能說明木柵在過往,確實是有漢人防範原先當時聚居在此的泰雅族之歷史背景,同時也說明了相對於臺北其他區域而言,漢人在木柵的開墾是比其他區域更加費力。

而在這開墾過程中,除了木柵以外,順著景美溪不斷往內陸移動的漢人,在乾隆初年也開始進入更深山的景美溪東岸,也就是今日貓空、政大、動物園等區域;那邊在當時幾乎杳無人煙,是泰雅族原住民的勢力範圍。而當時漢人甫從景美溪登陸開墾,就遇到當地的原住民衝突;根據《臺北市志》記載,1745年泉州人鄭守義等人開墾遭番殺害,有11人送命,也因此這裡被命名為十一命;不過亦有一說鄭守義只是其開墾名義;真正開墾的是鄭守義家族的後代,以鄭守義公嘗為名義開墾。但不管為何,十一命確實反映出當地原漢衝突的歷史象徵。初期的原漢衝突在當地不斷上演,直到木建立的防禦柵欄建立,清廷也設立拳頭山官庄,原漢衝突才逐漸平息;木柵地名就此誕生,漢人也在乾隆年間逐漸完成了木柵的開墾。

之後泰雅族、雷朗社(雷朗族)、漢族三族在此共存很長一段時間;平埔族則在這過程中逐漸漢化。而泰雅族在木柵逐漸被漢人取代。而十一命在晚清逐漸被新興取代(另有一說是日治時期改名),並在日治時期劃入陂內坑庄,之後在併入文山郡深坑庄;到了戰後光復再改制為臺北縣木柵鄉,並於1968年併入臺北市成為木柵區;最終於1990年改劃入文山區。

儘管現在漢人已經成為當地的主力,但對老一輩的人而言,十一命這個地名依舊存在於這一帶,成為警惕後人的記憶。為了紀念當年漢人開墾被害的歷史,從秀明路二段7巷走進去,還可以看到一間隱身在公寓後方山腳下的無名廟宇,裡面祭拜的就是當年的被害人士。雖然這間廟宇並沒有命名,但普遍直接以十一命廟稱之;亦或是以裡面祭拜的新興顯靈感應公廟稱之。雖然兩者稱法都有,但實際上兩者皆非該廟宇正式名稱。廟宇規模不大,且因靠山而多雨,整間廟宇的溼氣相當重;裡面則是祭拜三個當年意外身亡的開墾人士。而實際上該廟的位置也並非永久,若以都市計畫圖來看,十一命廟/新興顯靈感應公廟所在的位置其實是在道路用地上,若新光路一段159巷延伸,就勢必會通過本廟位置,延伸到松露院所在的秀明路二段73巷。

從這間廟宇,乃至整個木柵,都反映出當年泰雅族、雷朗社(雷朗族)、漢族三方人士的開墾競爭、角力與衝突,也反映了在那個環境下三方如何從不熟悉、互搶地盤而開戰,到後來三方逐漸化干戈為玉帛的過程。僅向當年開墾的人士致意,也期望未來的臺灣,每一個族群都能和諧共存,一起找到一個各族群互相尊重、團結的方式。

參考文獻: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Mar. 1, 2025)。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aipei.aspx(Mar. 1, 2025)。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檢自:https://maps.nlsc.gov.tw/T09/mapshow.action?In_type=web#(Mar. 1, 2025)。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檢自:https://luz.tcd.gov.tw/web/(Mar. 1, 2025)。

故事,異鄉人生根的樹蔭下:靜靜坐落在臺北邊緣的文化點。檢自: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taipei-culture-landscape-walker(Mar. 1, 2025)。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木柵老街踏查報告。檢自:https://wenshan.org.tw/wss/index.php/%E6%96%87%E5%8F%B2/item/1238-%E6%9C%A8%E6%9F%B5%E8%80%81%E8%A1%97%E8%B8%8F%E6%9F%A5%E5%A0%B1%E5%91%8A(Mar. 1, 2025)。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文山學-之“木柵”地名考。檢自:https://wenshan.org.tw/wss/index.php/%E6%96%87%E5%8F%B2/item/2045-%E6%96%87%E5%B1%B1%E5%AD%B8%EF%BC%8D%E4%B9%8B%E2%80%9C%E6%9C%A8%E6%9F%B5%E2%80%9D%E5%9C%B0%E5%90%8D%E8%80%83(Mar. 1, 2025)。

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指南宮沿革。檢自:https://wenshan.org.tw/wss/index.php/%E6%96%87%E5%8F%B2/item/2047-%E6%8C%87%E5%8D%97%E5%AE%AE%E6%B2%BF%E9%9D%A9(Mar. 1, 2025)。

臺北市文山區公所(2006)。文山區志。臺北:作者。

臺北市文山區公所,木柵地名內涵。檢自:https://wsdo.gov.taipei/cp.aspx?n=0940395E0B0B8DE7(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臺北市政府民政局門牌整合檢索系統。檢自:https://houseno.civil.taipei/myHouseno/(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地政局,臺北地政雲。檢自:https://cloud.land.gov.taipei/ImmInfo/InteInfo.aspx(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地政局,新舊地建號查詢。檢自:https://w3.land.gov.taipei/LBN(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建築管理工程處,臺北市網際網路執照存根影像查詢系統。檢自:https://img2.gov.taipei/F100/F100.aspx(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地籍套繪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圖。檢自:https://zonemap.udd.gov.taipei/ZoneMapOP(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計畫整合查詢系統。檢自:https://webgis.udd.gov.taipei/upis_v2#(Mar. 1, 2025)。

聚傳媒,賴祥蔚》政大旁老地名十一命 藏有兩懸案。檢自:https://j-media.tw/Article/Detail/31379(Mar. 1, 2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