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

四處走走 - 臺北市文山區 - 遠雄秀明 2006

四處走走 - 臺北市文山區 - 遠雄秀明 2006




遠雄秀明外觀。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3月06日

地址:臺北市文山區萬興里25鄰秀明路二段1-5號/新光路一段143-145號

樓層:15F/B3
 
樓高:49.95m

戶數:99戶住家+4戶店面

規劃坪數:住家約53-78坪

汽車位數:278

機車位數:384

開工日期:2004年09月08日/民國93年09月08日

門牌初編:2006年03月03日/民國95年03月03日

竣工日期:2006年05月18日/民國95年05月18日

發照日期:2006年07月18日/民國95年07月18日
 
建照字號:93建字第0214號

使照字號:95使字第0208號

地號:臺北市文山區政大段三小段342、410等2筆地號

(原臺北市文山區政大段三小段342~344、408-1、408-2、409~413、410-1、412-1、413-1等13筆地號)

地目:第三種住宅區、第三之一種住宅區

基地面積:4877㎡(約1475.29坪)
 
總樓地板面積:29552.01㎡(約8939.48坪)
 
構造:RC鋼筋混凝土

基地建蔽率:45%

基地容積率:225%(第三種住宅區)、300%(第三之一種住宅區)

實際建蔽率:26.66%
 
投資興建:遠雄建設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營造:東源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師:金以容/金以容建築師事務所

萬壽橋是通往政大、貓空和動物園等三大木柵觀光與文教景點的重要橋樑,興建於1970年代末期,取代原本狹小的道南橋,成為當地主要往來的途徑。而在今日,經過本橋的用路人,想必會對橋頭路口左右各一的10多層社區大樓印象深刻;右邊是白色的華固紫藤樓,而左邊則是棕色的遠雄秀明社區。

事實上遠雄秀明的所在,反映了文山區十一命/新興的一頁發展史。這裡在清代中葉曾一度是原住民和漢人的衝突熱區,因此被稱為十一命;到晚清才命名為新興;之後在1920年劃入文山郡深坑區。但也由於地處偏遠,早期僅靠水運連接;通往貓空的道南橋一直到日治中期才打通。到了戰後這裡依舊不變,新興一帶僅有狹小的新光路和指南路通往道南橋,連接木柵市區;而在當時,十一命/新興一帶除了政大和化南新村外,多半是農田和山坡,除此之外就只有少數工廠散布其中,可說住宅少、工廠也不多的荒郊野外。而在這裡面,位於新光路上的新大豐塑膠廠的設立,成為偏遠的木柵為數不多的藍領就業機會,也鞏固了當地的經濟。


1969的新大豐塑膠廠,現在的遠雄秀明。截取自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臺北市一千兩百分之一地形圖(第二版),2025年03月01日

不過在1967年木柵鄉併入臺北市後,以景美溪上游水源維持乾淨為由,欲將所有的工業區逐步變更為住宅區;而新大豐塑膠廠也不例外。新大豐塑膠廠仍在原地運作了十多年,但也因為新光路的拓寬、萬壽橋和秀明路的開闢而少掉一部分的工廠面積。再加上萬壽橋開通後,這裡的住宅移入陡然增加,位處住宅區旁的新大豐塑膠廠從1980年代開始多次遭到附近居民抗議汙染,環保署也多次開罰;最終工廠方自知理虧,承諾在1993年前完成搬離。而在這過程中,木柵區也於1990年和景美區合併為文山區。


1980的新大豐塑膠廠,現在的遠雄秀明;可以看到此時新光路已經拓寬,秀明路也已經開闢;兩者皆使用了原本的塑膠廠區。截取自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臺北市一千分之一地形圖【TPUDD】,2025年03月01日

新大豐塑膠廠搬離後,原址除了面對新光秀明路口的空間曾租給7-11開業以外,其他範圍長期閒置;直到2004年才由當時的遠雄建設取得,並推出以大坪數為主的換屋建案大都市秀明;由於文山區當年長期處於低檔,加上鄰近大安區、信義區,且與文山區的價差越拉越大,因此一開賣就創下當年文山區新高價,吸引不少臺北市區的換屋族購屋;而文山區安靜的文教氛圍也吸引不少退休族和家庭客購屋。


遠雄秀明面新光路店面。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3月06日

遠雄秀明全案於2004年開工,2006年落成。由於基地夠大,僅有26%的建蔽率,因此不僅內有大面積中庭花園,三面臨路皆有退縮,面新光路也設立數間店面,目前由臺灣銀行進駐;面秀明路則是社區大門,並利用退縮空間設立公車站牌。此外,從本案旁邊的秀明路二段7巷進入,在公寓旁的山腳下可以看到當年祭拜十一命的廟宇新興顯靈感應公,以此紀念十一命/新興在清代原漢衝突到共存的過去。


遠雄秀明面秀明路有公車站牌。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3月06日

參考文獻: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Mar. 1, 2025)。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aipei.aspx(Mar. 1, 2025)。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檢自:https://maps.nlsc.gov.tw/T09/mapshow.action?In_type=web#(Mar. 1, 2025)。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檢自:https://luz.tcd.gov.tw/web/(Mar. 1, 2025)。

王麗玉(1991年01月15日)。塑膠廠汙染木柵新光路住宅區 經議會協調 允兩年後遷走。中央日報,第5版。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臺北市政府民政局門牌整合檢索系統。檢自:https://houseno.civil.taipei/myHouseno/(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地政局,臺北地政雲。檢自:https://cloud.land.gov.taipei/ImmInfo/InteInfo.aspx(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地政局,新舊地建號查詢。檢自:https://w3.land.gov.taipei/LBN(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建築管理工程處,臺北市網際網路執照存根影像查詢系統。檢自:https://img2.gov.taipei/F100/F100.aspx(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地籍套繪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圖。檢自:https://zonemap.udd.gov.taipei/ZoneMapOP(Mar. 1, 2025)。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計畫整合查詢系統。檢自:https://webgis.udd.gov.taipei/upis_v2#(Mar. 1, 2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