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重劃特區 - 新北市三峽區/樹林區 - 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北大特區)

重劃特區 - 新北市三峽區/樹林區 - 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北大特區) 


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藍框處)和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淺藍色處)全圖,以及樹林三峽新舊邊界對照。截取自google地圖,作者再以此截圖加以繪製,2025年08月01日。

古早時期有一句諺語:大溪出豆干、鶯歌出碗盤、三峽/三角湧出鱸鰻/流氓。雖然只是諺語,但卻讓三峽長年飽受汙名化所苦和各種誤會;同時,三峽原本只是一個臺北盆地西南邊陲的小鎮,靠著山區和河水轉運而興起;但中興法商學院在1992年遷校到三峽並改制為國立臺北大學,臺北縣政府並以此為中心配合開發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也就是後來俗稱的北大特區(以下文章以此稱之);這兩個開發不僅徹底改變了三峽的發展和命運,同時也讓三峽從邊陲小鎮躍昇為新北市最大的大學城和文教特區,成為臺北客移居新北市的首選。

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面積約185公頃,其範圍涵蓋臺北縣三峽鎮(今新北市三峽區)龍埔地區,以及臺北縣樹林鎮(今新北市樹林區)柑園地區,而國立臺北大學則位於整個北大特區的西南角。三峽校區校地範圍約54.5公頃,地勢平坦廣大;在清代到日治初期橫跨溪墘厝庄、隆恩埔庄、公館後庄,1920年分別改制為被劃入海山郡三峽街和鶯歌街;戰後隆恩埔庄、公館後庄所在的三峽街改制為三峽鎮,而鶯歌和樹林分治,而原本的溪墘厝庄改劃為臺北縣樹林鎮,1999年升格為樹林市。但在北大特區重劃後原本以溪流為分界的邊界,也因為道路開發和土地重劃而消失,因此等北大特區開發完工後,再改為大義路為北大特區內樹林和三峽的行政區分界。


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都市計畫圖和早期樹林三峽舊邊界。截取自新北市政府城鄉資訊查詢平台,作者再以此截圖加以繪製,2025年08月01日。

只是北大特區的開發可謂一波三折,甚至於在全國的開發艱辛程度上高居前三名;甚至還爆發過弊案,連帶拖累了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的開發時程;而這主要原因就在於錢/利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徵收本身就是要錢,補償也要錢,取得土地後開發又是一筆費用,總體疊加就會對臺北縣政府和臺北大學籌備處而言都是不小的負擔。加上當時該特定區使用區段徵收,因此原本的地主只能拿回40%土地,對地主而言是一筆不小的剝削;而當時三峽房價尚未高漲,雖然徵收費用單價不高,但對地主而言也可能無法分回太多利益;也因此當地居民多次抗議阻撓。

而這次的卡關也讓也影響到國立臺北大學籌備處的土地取得,更影響了之後的校地面積。為了讓財務平衡,原本要自行徵收的國立臺北大學籌備處改由臺北縣政府處理,並決定採無償撥用;但因當時法令不允許,加上為了財務平衡,因此臺北大學籌備處也同意縮減到54.53公頃,臺北縣政府並口頭同意無償撥用,等法令修改後再行撥用。但之後北縣府一度不想再繼續口頭同意無償撥用,直到教育部、內政部、臺北大學校方和臺北縣政府協調下,於2010年順利達成協議,並經內政部核准通過,國立臺北大學等了十多年終於真正取得完整的54公頃三峽校區校地。

就這樣在搞定財務和法令問題後好不容易要動工,卻在此時碰到臺北大學特定區弊案,使得整個特定區和校區被迫再次停擺。弊案爆發的原因在於在特定區內有一塊大來紡織廠,是由香港商人、麗新集團和亞洲電視董事局主席林百欣先生(1914 - 2005)在臺灣以個人名義成立的紡織廠;由於紡織事業沒落,加上剛好碰到臺北縣政府欲開發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而當時臺北縣政府也想加速推動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以及三芝區的一塊土地,因此當時地政局長莊育焜在1997年07月以考察名義赴港澳四天三夜,並接受款待;同時將已經停工許久的大來紡織廠資產價值大幅高估,再以從中獲取不法利潤。最終此案由14人遭到起訴、7人獲判有罪作收,並在1999年整體告一段落後國立臺北大學和北大特區才重新動工,並於2001年全部完工。

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扣掉國立臺北大學的54公頃多,剩餘130多公頃則悉數劃為住宅區、商業區、行政區、道路和公園用地;不過從早期都市計畫和之後的變更都市計畫相比,仍為了配合市場而做出不少讓步與改變。除了臺北大學校地縮減,原本空間成為了今日國際一二街等住宅區外,另外就是在今日大學路和大德路之間,新開闢一條南北向的大觀路;而東側的國小用地則變更為國中小用地,即今日的桃子腳國民中小學;原本的橫向道路也中斷為學林路和桃子腳路。轉運站則從學勤大義路口移到學成大義路口,但又因各種原因而成為公園。而商業區則增加大義路/學勤路/學成路和大德路之間的街廓。同時將原本為了配合大學城的低密度建蔽率和容積率適度放寬,因此就這樣成為了今日的摩天大樓群。雖然這些修正讓之後臺北縣政府標售土地變得順利,但也讓原本規劃成低密度、低高度的文教特區逐漸偏離了原本的設計理念。


1991年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全圖,可以看到當時的都市計畫和現在有一些地方有進行變更。截取自變更台北大學社區特定區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案,作者再以此截圖加以繪製,2025年08月01日。

雖然因為法令和財務問題,特定區開發拖了十年以上,並碰到了各種難關,但在2001年完工後,北大特區很快就在當時相對較低房價下,逐漸成為雙北和外地居民移民新北市的首選;而內部的大街廓、寬闊的街道,以及臺北大學帶動的文教氛圍,使其成為有孩童,或是有學區需求的家庭客移居的首選。同時也因為北大特區街廓新穎,加上早期尚未有太多居民,因此也成為許多電視劇、電影前來拍攝的首選,其中又以《廉政英雄》的比例最高;此外《市井豪門》、《我的老師叫小賀》、《兩個爸爸》等電視劇同樣也有在這裡留下拍攝痕跡。

參考文獻:

一、網站: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Aug. 1, 2025)。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newtaipei.aspx(Aug. 1, 2025)。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檢自:https://maps.nlsc.gov.tw/T09/mapshow.action?In_type=web(Aug. 1, 2025)。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檢自:https://luz.tcd.gov.tw/web/(Aug. 1, 2025)。

立法院法律系統,土地徵收條例異動條文及理由(內政部,2002年01月06日修正)。。檢自: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0F4D6BB75B000000000000000000A000000002FFFFFA00^01229091112200^0000F001001(Aug. 1, 2025)。

立法院法律系統,平均地權條例異動條文及理由(內政部,2000年01月06日修正)。檢自: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24197402E80000000000000000014000000004FFFFFA00^01154089010600^00000000000(Aug. 1, 2025)。

自由時報,北大遷校卡在地權 困境重重(2006年12月23日)。檢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07917(Aug. 1, 2025)。

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北市政府建管便民服務資訊網。檢自:https://building-management.publicwork.ntpc.gov.tw/index.jsp(Aug. 1, 2025)。

新北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物地籍套繪查詢。檢自:https://building-apply.publicwork.ntpc.gov.tw/geoViewer/geoViewAction.do?infopage=1&pas=I30(Aug. 1, 2025)。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新北市門牌加值應用系統。檢自:https://addr.ris.ntpc.gov.tw/tpcaddr/(Aug. 1, 2025)。

新北市政府地政局,新北不動產愛連網。檢自:https://i.land.ntpc.gov.tw/webgis/#(Aug. 1, 2025)。

新北市政府地政局,新北市政府地政局線上查詢系統。檢自:https://www2.land.ntpc.gov.tw/MASP/MASP15_NEW/MASP1501index.jsp(Aug. 1, 2025)。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新北市政府城鄉資訊查詢平台。檢自:https://urban.planning.ntpc.gov.tw/NtpcURInfo/(Aug. 1, 2025)。

環境資訊中心,【大學圈地運動】(3) 扭曲的地方發展新模式。檢自:https://e-info.org.tw/node/68835(Aug. 1, 2025)。

二、報紙

三峽大學城 公有地無償撥用(1991年09月01日)。中國時報,第13版。
 
三峽臺北大學城 呼之欲出(1989年11月19日)。聯合報,第15版。

王己由(1999年02月07日)。林百欣明返港 保證隨傳隨到。中國時報,第03版。

王己由(1999年02月07日)。臺北縣前議員朱永惠 法官認定不知情。中國時報,第03版。

王己由(1999年05月28日)。涉土地弊案 林百欣強調一場誤會。中國時報,第08版。

王己由(1999年12月14日)。追討大來徵地補償 北縣府敗訴。中國時報,第08版。

王秀次(1989年12月06日)。謝潮儀:臺北大學城 後年開始動工。聯合報,第15版。

中興法商學院 擬遷至三峽(1988年05月01日)。民生報,第21版。

中興法商學院將遷三峽(1988年09月05日)。中央日報,第12版。

中興法商學院遷校三峽 較部決定擴設臺北大學(1989年10月04日)。中國時報,第04版。

今年七月莊育焜港澳考察團,何均昌全陪(1997年12月20日)。中國時報,第06版。

何來美(2001年08月28日)。臺北大學人文大樓 竣工。聯合報,第05版。

呂 佑(2000年01月19日)。臺北大學下月掛牌 地主擬抗爭。中國時報,第18版。

呂 佑(2000年02月02日)。臺北大學創校 結合三鶯人文藝術。中國時報,第18版。

林家群(1995年04月17日)。三峽大學城自救會抗議設校。中國時報,第05版。

林照真(1991年06月11日)。中興大學法商學院 教部研議擴大為臺北大學。中國時報,第05版。

孟祥傑、黃福其(2010年09月26日)。35公頃縣有地 北大無償撥用。聯合報,第B1版。

孟祥傑、黃福其(2010年06月16日)。北大校地有償撥用 蘇轟縣府。聯合報,第B1版。

唐榮麗(1993年02月24日)。三峽大學城 年底可動工。中國時報,第13版。

郭石城(1993年02月24日)。國立臺北大學 動工。中國時報,第18版。

規劃臺北大學城 地方有意見(1991年06月30日)。中國時報,第14版。

設校三峽三芝 反應兩極化(1993年08月05日)。中國時報,第14版。

陳志賢(1999年02月07日)。檢方不服輕判 將上訴。中國時報,第03版。

陳育賢(1999年03月19日)。臺北大學人文大樓 開工。中國時報,第17版。

陳福壽(1990年01月25日)。潛力地段 三峽臺北大學簡介。民生報,第28版。

陳碧華(1991年06月11日)。中興法商學院遷往臺北三峽 改名臺北大學。聯合報,第05版。

黃福其(2010年07月27日)。北大土地 縣長同意無償撥用。聯合報,第B1版。

黃福其、王長鼎(2009年09月28日)。臺北大學 蓋樓再生波。聯合報,第B1版。

黃錦嵐(1997年12月21日)。薛維平:莊妻隱匿匯款 將來可能通緝。中國時報,第06版。

臺官與港商 勾串往來密切(1997年12月21日)。中國時報,第06版。

葉玲君(1994年01月05日)。臺北大學沒錢獲地 縣府出招。中國時報,第16版。

劉英純(1997年10月04日)。臺北大學 抗議聲中動土。中國時報,第13版。

遷校三峽已編列預算 中興法商學院將獨立(1989年03月20日)。中央日報,第12版。

萬仁奎(1994年06月03日)。談判破裂 臺北大學設校又觸礁。中國時報,第14版。

萬仁奎(1999年02月07日)。林百欣旗下大來廠溢領1500萬搬遷費 未繳回。中國時報,第03版。

楊天佑(1997年12月20日)。錢,被莊育焜林錦榮汙走了?中國時報,第06版。

楊天佑(1997年12月25日)。大來紡織廠 補償費高估兩億。中國時報,第06版。

楊天佑(1998年03月24日)。北縣土地弊案 起訴官商14人。中國時報,第06版。

楊天佑(1998年03月24日)。用針孔寫日記 弊案難遁形。中國時報,第06版。

興大法商學院將遷往三峽 獨立建校計畫昨提報教部(1989年10月07日)。中央日報,第12版。

顏明達(1999年03月19日)。人文教學大樓 開工。聯合報,第17版。

三、都市計畫書

臺北縣政府,擬定台北大學社區特定區計畫書(包含變更三峽都市計畫部分農業區為大學用地、加油站及帶狀公園)案。檢自:https://urban.planning.ntpc.gov.tw/urdView/uplanPDF/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計畫_73.37_/0800308_603.418_/都市計畫書/書.djvu.pdf(Aug. 1, 2025)。

臺北縣政府,變更台北大學社區特定區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案。檢自:https://urban.planning.ntpc.gov.tw/urdView/uplanPDF/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計畫_73.37_/0870730_604.923_/都市計畫書/書.pdf(Aug. 1, 2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