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取景地點 - 新北市三峽區 -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 2001

取景地點 - 新北市三峽區 -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 2001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1號出入口,面向大學路和學勤路,為臺北大學三峽校區正門。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8月03日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龍恩里23鄰大學路151號

取景戲劇:

蔡岳勳(導演)(2004)。《戰神》[電視連續劇]。臺北: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陳一俊、王莉茗(監製)、陳銘章、楊玄、陳戎暉(導演)(2007)。《櫻野3+1》[電視連續劇]。臺北: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丁曉菁(監製)、鄭有傑(導演)(2010 - 2011)。《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電視連續劇]。臺北: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吳嘉隆、蔡秉均、方美秀、吳以寧(監製)、孫樹培、王圻生、李岳峰、左孝虎(導演)(2011 - 2016)。《廉政英雄》[電視單元劇]。臺北:民間全民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第024集 00:45:35 - 00:46:18
錦瑞(林家佑 飾)步出臺北大學校門,國基(周孝安 飾)緊盯著他。

第042集
00:28:13 - 00:28:54
00:30:29 - 00:31:05
博元、明麗(增山裕紀、陸明君 飾)分別被押出臺北大學法學大樓,沿著風雨走廊離開。

第042集
00:57:21 - 00:58:41
01:02:54 - 01:03:41
玉輝(傅冠傑 飾)去臺北大學法學大樓找彥柏(王耿豪 飾);之後彥柏又在臺北大學法學大樓內找明泰(金沛晟 飾)分享消息。

第043集 00:43:16 - 00:43:20

第184集 00:34:29 - 00:53:49
民生、儀宣、允文(增山裕紀、楚宣、Gino 飾)等人其實是在臺北大學法學大樓的模擬法庭拍攝開庭戲碼。

第225集 00:17:02 - 00:17:33
允文(Gino 飾)回憶當年儀宣(楚宣 飾)在臺北大學法學大樓的模擬法庭開庭的回憶。

陳一俊、謝禮如(監製)、于中中(導演)(2012)。《向前走向愛走》[電視連續劇]。臺北: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王小棣、潘逸群、辛舒蓓、徐秋華(監製)、北村豐晴(導演)(2016)。《戀愛沙塵暴》[電視連續劇]。臺北:好風光創意執行股份有限公司、臺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八大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彭佳苹、呂承嬡(監製)、朱峰(導演)(2018)。《高塔公主》[電視連續劇]。臺北:東森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呂承嬡(監製)、李芸嬋、林君陽(導演)(2019)。《愛情白皮書》[電視連續劇]。臺北:東森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趙大同、王金雯(監製)、林立書(導演)(2019)。《最佳利益》[電視連續劇]。臺北: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趙大同(監製)、連春利(導演)(2019)。《守著陽光守著你》[電視連續劇]。臺北: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黃志翔(導演)(2020)。《王牌辯護人》[電視連續劇]。臺北:東森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取景廣告:

Acer Day! 酷涼玩一夏! Be Cool Everyday! (2017)[廣告]

泰山Cheers氣泡水(2019)[廣告]

(族繁不及備載,待小編逐漸補上)

門牌初編:2001年02月26日/民國090年02月26日

地目:學校用地

基地面積:545315.16㎡(約164957.84坪)

曾經有一句地方諺語:大溪出豆干、鶯歌出碗盤、三峽/三角湧出鱸鰻。這個鱸鰻,一說是因為三角湧位於山腳下,諸多河流分支在此會合;加上當時溪水清澈,而讓三角湧有較多的鱸鰻。但卻因穿鑿附會,而讓鱸鰻逐漸變成了流氓,讓三峽蒙受了不明之冤。事實上三峽是個很有文化藝術與歷史的小鎮,三峽老街和清水祖師廟彰顯的是當地這座靠著水運與山城轉運的發展;而鱸鰻則顯現出三角湧過往多溪流,滋潤著當地農田而讓三峽出了不少富農和仕紳;這批仕紳後來成為了三峽發展的重要因素。

不過三峽的地理位置其實並不理想,位於臺北盆地最西南角邊陲,在戰後到1980年代後期之前,三峽雖然有歷史人文,但也就真的只是一個山腳下的觀光小鎮;沒有鐵道、沒有高速公路、遠離臺北和桃園主要的市區;再加上戰後水運沒落,三峽的發展並沒有如板橋、三重那樣很快獲得外溢紅利。這樣的命運直到1980年代後期開始有了巨大的變化。先是北二高確定將在三峽和鶯歌之間設立交流道,因此三峽市區的都市計畫開始吸引了些許從臺北外圍搬遷至此的第一代移民;再來1989年,中興法商學院在教育部規劃下,確定將主校區搬到三峽;三年後確定獨立改制為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2號出入口,面向國際二街,為僅供行人穿越的側門。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8月03日

為了配合國立臺北大學的獨立與遷校,臺北縣政府和三峽鎮公所,也在同年公告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也就是後來俗稱的北大特區(以下文章以此稱之)的範圍,成為全國第一個配合大學遷校而設立的特定區,也是第一個具有完整規劃的大學城,並決議採區段徵收進行。三年後的1992年,教育部通過國立台北大學發展計劃,等同於正式宣布獨立改制為國立臺北大學,成為了全國第一所同時完成遷校和獨立設校的大學;並於隔年1993年,於三峽國中成立國立臺北大學籌備處;而當時也還是新學校的安溪國小也曾表達過可以設立籌備處意願,但最終仍決定設在距離預定校地僅一線之隔的三峽國中。此時一切都看似美好,但殊不知對當時臺北縣政府、三峽鎮公所、國立臺北大學等單位而言,挑戰才剛開始。

先說明區段徵收:區段徵收是政府基於都市建設、都市更新或其他建設目的需要,經過法定程序後徵收一定範圍內土地,並依照都市計畫內容,布建公共設施及地籍整理的整體開發方式。原本的土地所有權人可以選擇領取土地市價的現金補償,或申請按權利價值領回可建築土地,並透過公開抽籤方式,自行選配商業區、住宅區等可建築土地;公共設施用地則由政府直接支配使用,其餘可供建築土地處分後所得,則用以償還開發總費用。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3號出入口,面向學成路,通往宿舍區。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8月03日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和搭配的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面積約185公頃,其範圍涵蓋臺北縣三峽鎮(今新北市三峽區)龍埔地區,以及臺北縣樹林鎮(今新北市樹林區)柑園地區,而國立臺北大學則位於整個北大特區的西南角。三峽校區校地範圍約54.5公頃,地勢平坦廣大;在清代到日治初期橫跨溪墘厝庄、隆恩埔庄、公館後庄,1920年分別改制為被劃入海山郡三峽街和鶯歌街;戰後隆恩埔庄、公館後庄所在的三峽街改制為三峽鎮,而鶯歌和樹林分治,而原本的溪墘厝庄改劃為臺北縣樹林鎮,1999年升格為樹林市。但在北大特區重劃後原本的邊界消失,整個三峽校區範圍皆改劃入三峽鎮;直到2010年升格新北市後改制為新北市三峽區。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和北大特區範圍、所在位置和歷史所在街庄;以及行政區劃變遷。截取自google地圖,作者再以此截圖加以繪製,2025年08月14日

一般而言,要成立一所大學必然會先取得完整校地後才開始設立籌備處;但國立臺北大學卻打破了這個既有的模式。原因就在於,1993年02月國立臺北大學籌備處掛牌成立時,由於校地配合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的徵收,因此壓根就還沒取得;一直到掛牌成立後多年,才經過各種波折終於取得了當今的校地範圍。原因就在於一個簡單的原因,錢/利益。開發一塊185公頃的廣大面積,徵收本身就是要錢,補償也要錢,取得土地後開發又是一筆費用,總體疊加就會對臺北縣政府和臺北大學籌備處而言都是不小的負擔。雖然臺北縣政府也是依照當時的規範,也就是地主可分回不少於40%土地去處理,但就和許多土地徵收爭議一樣,當地居民和原本地主表達強烈抗議徵收的補償費和只能領回四成土地的比例過低,影響到其權益;因此當地居民強烈表達抗議,並多次阻撓。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4號出入口,面向大勇路和復興路,因應捷運臺北大學站興建而封閉改建;未來將成為第二校門。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8月03日

而徵收費用的卡關,也影響到國立臺北大學籌備處的土地取得,更影響了之後的校地面積。事實上三峽校區的校地最初的規劃可不只這麼大;在一開始規劃時,三峽校區校地約64公頃;但在當時臺北縣政府採用區段徵收185公頃,如此龐大的土地是一筆鉅額費用;而籌備處一開始表達可以自行負擔,但由於光是徵收和補償利益就幾乎讓籌備處直乎沒錢徵收;同時臺北縣政府也決定出手協助,一度想規劃將位於蘆洲區的空中大學跟著遷移到三峽,並來個以地換地,計畫取得空大校地後於原址設立蘆洲高中;但最終沒有下文,空中大學仍在蘆洲,而蘆洲的公立高中功能,最終由三民國中改制為完全中學三民高中取代;而三民高中這也是演員邱子芯的母校。也因此在1998年的都市計畫版本中,將原本版本校區的東南角改成住宅區,也就是今日學生宿舍最多的國際一二街和國學街一帶,校地也縮減到今日的54.53公頃。


1991年原本臺北大學校地可包含今日的國際一二街,也就是整個完整街廓。截取自擬定台北大學社區特定區計畫書(包含變更三峽都市計畫部分農業區為大學用地、加油站及帶狀公園)案都市計畫書,2025年08月03日。

事實上當時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土地54.53公頃中,有35公頃是屬於臺北縣政府;只是在臺北大學籌備處已經預算不足時,臺北縣政府只好出手協助,並以無償撥用撥給臺北大學;只是當時的法令規定,區段徵收可以無償撥用的項目中,雖然有文教用地,但卻沒有涵蓋大學這個選項;也因此臺北縣政府撥用給臺北大學,等於碰到沒有法源可遵守的爭議。也因為臺北大學的無償撥用爭議,內政部才在《平均地權條例》中修改法令,開放大學可以在區段徵收下無償撥用;但這也開啟了各個大學和地方政府配合利用區段徵收大幅圈地的開端,這當然也是後話了。



臺北大學校史館對於臺北大學取得土地的艱辛有著詳細說明。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8月03日

好不容易搞定了臺北大學的購地預算,此時負責代為開發的榮工處因為想要提高代辦費,臺北縣政府不同意而撕破臉,最終臺北大學的遷校作業只能一延再延。而同時當地原本地主和住戶組成的自救會,仍不斷抗議區段徵收後所依法分回的40%太少,繼續表達不歡迎設校的態度。就這樣臺北縣政府、自救會、臺北大學籌備處互相卡住一拖再拖,直到1997年,時任縣長尤清才終於等不及這樣耽擱,在抗議聲未歇下,下令臺北大學及其特定區正式動土。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5號出入口,面向復興路,附近就是恩主公醫院、捷運臺北大學站。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8月03日

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原本好不容易終於動土,卻在動土後不久就爆發臺北大學特定區弊案,使得整個特定區和校區被迫再次停擺。當時爆發時剛好就在臺北縣長選舉前,而涉案官員正是尤清縣長的徒弟,不免令人質疑是否有特殊目的。而弊案爆發的原因在於在特定區內有一塊大來紡織廠,是由香港商人、麗新集團和亞洲電視董事局主席林百欣先生(1914 - 2005)在臺灣以個人名義成立的紡織廠;由於紡織事業沒落,加上剛好碰到臺北縣政府欲開發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而當時臺北縣政府也想加速推動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以及三芝區的一塊土地,因此當時地政局長莊育焜在1997年07月以考察名義赴港澳四天三夜,接受林百欣父子款待;同時將已經停工許久的大來紡織廠資產價值大幅高估,再以從中獲取不法利潤。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6號出入口,面向隆恩街,通往客家文化園區和鶯歌。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7月17日

最終這起驚天動地的土地弊案,以起訴14人作收,包含林百欣、莊育焜等商人和政府官員、公務員等等;最終主導弊案收賄的莊育焜被判20年、林百欣則是3年2個月,但獲准四千萬元保釋;而林最終也成功交保;而另外有七位人士則是無罪定讞。至於在弊案中大來紡織廠被認為高估溢領的費用,臺北縣政府最終以敗訴作收,沒有追討成功。直到案件告一段落,林百欣仍堅信自己是無罪,一切都是誤會,不認識莊育焜等人-;但有沒有涉入,也許只有他自己知道。只是對於當時還在民生東路的中興法商師生而言,他們現在就像當時等待捷運木柵線通車一直跳票的居民一樣,只希望校園可以早點排除障礙,遷校三峽;因為他們的夢已經等了好幾年一再跳票。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7號出入口,面向大學路和學府路,僅供工程車出入。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7月17日

上面提到當時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土地54公頃中,有35公頃是屬於臺北縣政府;只是在臺北大學籌備處已經預算不足時,臺北縣政府只好出手協助,並以無償撥用撥給臺北大學;只是當時的法令規定,區段徵收可以無償撥用的項目中,雖然有文教用地,但卻沒有涵蓋大學這個選項;也因此臺北縣政府撥用給臺北大學,等於碰到沒有法源可遵守的爭議。也因為臺北大學的無償撥用爭議,內政部才在《平均地權條例》中修改法令,開放大學可以在區段徵收下無償撥用;但這也開啟了各個大學和地方政府配合利用區段徵收大幅圈地的開端,這當然也是後話了。也因為那35公頃的土地等不及臺北大學遷校,當時的臺北縣政府只能先再1998年原則同意無償使用土地10年;也因此國立臺北大學籌備處,是在尚未正式撥用下,在1998年臺北大學弊案告一段落後宣布將重新動工,並在隔年1999年三峽校區正式動土。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未編號出入口,面向國際二街,僅供行人出入。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8月03日

《平均地權條例》第 55-2 條
區段徵收範圍內之土地,經規劃整理後,其處理方式如左:
一、抵價地發交原土地所有權人領回。
二、道路、溝渠、公園、綠地、兒童遊樂場、廣場、停車場、體育場所、國民學校等公共設施用地無償登記為直轄市、縣(市)或鄉(鎮、市)有。
三、前款以外之公共設施用地,得由主管機關依財務計畫需要,於徵收計畫書載明有償或無償撥供需地機關或讓售供公營事業機構使用。
四、國民住宅用地、安置原住戶或經行政院專案核准所需土地讓售需地機關。
五、其餘可供建築土地,得予標售、標租或設定地上權。
前項第二款以外之公共設施用地,如該事業得許民營者,其用地應依前項第五款之規定辦理。
依第一項第三款至第五款撥用或讓售地價及標售底價,以開發總費用為基準,按其土地之位置、地勢、交通、道路寬度、公共設施及預期發展等條件之優劣估定之。
依第一項第五款標租時,其期限不得逾九十九年。
第一項第五款土地之標售、標租及設定地上權辦法,由各級主管機關定之。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地圖。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7月17日

1999年三月,第一棟規劃進駐的人文大樓正式開工。雖然還是有些許地主抗爭,但與數年前相比,支持度已經大幅上升不少;再加上主要的阻礙都已經排除完畢,因此教育部也宣布在2000年02月國立臺北大學正式掛牌成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在興建之初,為了配合三鶯地區的小鎮風情,因此將校地的外牆以橘色的磚牆為風格,並統一校內的建築風格以三鶯傳統閩式為主;全校採用人車分離模式,教學區中心為專屬行人的人行空間;汽車則必須在校園邊緣的外環道行駛。


富有閩式風格的垃圾桶。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8月03日

只不過當初臺北大學和臺北縣政府約定的10年同意期在2007年將到期,但當時臺北縣政府基於法令和財務平衡原則,向臺北大學提出短期租用、有償撥用和以地易地三個方案;再加上當時還卡在地主對臺北縣政府的官司,因此臺北縣政府一度想改變心意,不再無償撥用;只是臺北大學當時已經在興建社科大樓、並準備興建公共事務大樓、法學大樓、圖書資訊大樓等建築,一旦破局,35公頃縣有土地可能被收回,連帶影響興建大樓的時程;後在教育部、內政部、臺北大學校方和臺北縣政府協調下,於2010年順利達成協議,並經內政部核准,卡了10多年的縣有土地爭議終於畫下句點,國立臺北大學終於真正取得完整的54公頃三峽校區校地,也成了全國極少數先動工、遷校,之後才取得土地的罕見案例。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外環道上,寬闊且人車分離的規劃;旁邊則是閩式風格的圍牆。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8月03日

而由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改制的國立臺北大學,在成立之初僅有法律和商學兩個學院;之後再將人文相關的共同科中文組、外文組和歷史組改制為人文學院,並將社會學系、經濟學系和新成立的社工學系合組為社會科學院,而都市計畫研究所、地政學系(今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公共行政學系則改制為公共事務學院,是全國第一個公共事務相關學院。而在學校成立初期,除了這五個科系外,尚規劃教育、傳播和科技等三個學院;不過最後只有和科技相關的電機資訊學院獲准成立,而這也成為國立臺北大學唯一的理組相關學院。而從2001年人文學院開始,所有科系依序從民生東路搬遷到三峽新大樓,並於2009年法律和公共事務學院遷入三峽後宣告遷校作業完成。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用來阻隔人行空間和汽車空間的盆栽。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8月03日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整體校區以心湖和圖書資訊大樓為中心,以東為教學區,所有的教學大樓和行政大樓以中央草皮為中心分佈兩旁;中央草皮和學勤路在視野上剛好巧妙連成一線。而心湖以西則為學生課餘活動為主的空間,包含心湖會館、各種體育場館和學生宿舍,包含之前一度造成話題的辰曦樓。而心湖西北邊則是尚未開發的大片素地,目前做為森林綠化之用。而捷運三鶯線則從復興路通過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南邊,並於復興路和大勇路口設立捷運臺北大學站,預計2026年通車。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校園漫步地圖。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8月03日


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原本一度要作的另一種版本規劃。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7月17日

雖然因為法令和財務問題,從規劃遷校到完成校地花了20年以上,還一度碰過各種原始居民的抗爭、甚至於發生弊案攪局,多次延宕動工;但最後遷校後的成果還是相當好的。臺北大學的遷校與設立,不僅扭轉了三峽過往的印象,也帶著三峽從邊陲的觀光小鎮,一躍成為新北最具規模的大學城,連帶吸引上萬民居民移居於此。而完工後的國立臺北大學三峽校區,也因為完善而大器的規劃,加上校區內新穎的建築,自遷校以來,多次吸引各個電視劇在此拍攝;尤其又以《戰神》、《廉政英雄》最為有名,而《守著陽光守著你》則是拍攝校區最多的一部,裡面的守陽大學即以本校區為拍攝主場。


曾經在臺北大學拍攝的戲劇和廣告列表。作者自行拍攝,2025年08月03日

參考文獻:

一、網站: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Aug. 1, 2025)。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新北市百年歷史地圖。檢自: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newtaipei.aspx(Aug. 1, 2025)。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檢自:https://maps.nlsc.gov.tw/T09/mapshow.action?In_type=web(Aug. 1, 2025)。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檢自:https://luz.tcd.gov.tw/web/(Aug. 1, 2025)。

立法院法律系統,土地徵收條例異動條文及理由(內政部,2002年01月06日修正)。。檢自: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0F4D6BB75B000000000000000000A000000002FFFFFA00^01229091112200^0000F001001(Aug. 1, 2025)。

立法院法律系統,平均地權條例異動條文及理由(內政部,2000年01月06日修正)。檢自: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24197402E80000000000000000014000000004FFFFFA00^01154089010600^00000000000(Aug. 1, 2025)。

自由時報,北大遷校卡在地權 困境重重(2006年12月23日)。檢自: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07917(Aug. 1, 2025)。

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北市政府建管便民服務資訊網。檢自:https://building-management.publicwork.ntpc.gov.tw/index.jsp(Aug. 1, 2025)。

新北市政府工務局,建築物地籍套繪查詢。檢自:https://building-apply.publicwork.ntpc.gov.tw/geoViewer/geoViewAction.do?infopage=1&pas=I30(Aug. 1, 2025)。

新北市政府民政局,新北市門牌加值應用系統。檢自:https://addr.ris.ntpc.gov.tw/tpcaddr/(Aug. 1, 2025)。

新北市政府地政局,新北不動產愛連網。檢自:https://i.land.ntpc.gov.tw/webgis/#(Aug. 1, 2025)。

新北市政府地政局,新北市政府地政局線上查詢系統。檢自:https://www2.land.ntpc.gov.tw/MASP/MASP15_NEW/MASP1501index.jsp(Aug. 1, 2025)。

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新北市政府城鄉資訊查詢平台。檢自:https://urban.planning.ntpc.gov.tw/NtpcURInfo/(Aug. 1, 2025)。

環境資訊中心,【大學圈地運動】(3) 扭曲的地方發展新模式。檢自:https://e-info.org.tw/node/68835(Aug. 1, 2025)。

二、報紙

三峽大學城 公有地無償撥用(1991年09月01日)。中國時報,第13版。
 
三峽臺北大學城 呼之欲出(1989年11月19日)。聯合報,第15版。

王己由(1999年02月07日)。林百欣明返港 保證隨傳隨到。中國時報,第03版。

王己由(1999年02月07日)。臺北縣前議員朱永惠 法官認定不知情。中國時報,第03版。

王己由(1999年05月28日)。涉土地弊案 林百欣強調一場誤會。中國時報,第08版。

王己由(1999年12月14日)。追討大來徵地補償 北縣府敗訴。中國時報,第08版。

王秀次(1989年12月06日)。謝潮儀:臺北大學城 後年開始動工。聯合報,第15版。

中興法商學院 擬遷至三峽(1988年05月01日)。民生報,第21版。

中興法商學院將遷三峽(1988年09月05日)。中央日報,第12版。

中興法商學院遷校三峽 較部決定擴設臺北大學(1989年10月04日)。中國時報,第04版。

今年七月莊育焜港澳考察團,何均昌全陪(1997年12月20日)。中國時報,第06版。

何來美(2001年08月28日)。臺北大學人文大樓 竣工。聯合報,第05版。

呂 佑(2000年01月19日)。臺北大學下月掛牌 地主擬抗爭。中國時報,第18版。

呂 佑(2000年02月02日)。臺北大學創校 結合三鶯人文藝術。中國時報,第18版。

林家群(1995年04月17日)。三峽大學城自救會抗議設校。中國時報,第05版。

林照真(1991年06月11日)。中興大學法商學院 教部研議擴大為臺北大學。中國時報,第05版。

孟祥傑、黃福其(2010年09月26日)。35公頃縣有地 北大無償撥用。聯合報,第B1版。

孟祥傑、黃福其(2010年06月16日)。北大校地有償撥用 蘇轟縣府。聯合報,第B1版。

唐榮麗(1993年02月24日)。三峽大學城 年底可動工。中國時報,第13版。

郭石城(1993年02月24日)。國立臺北大學 動工。中國時報,第18版。

規劃臺北大學城 地方有意見(1991年06月30日)。中國時報,第14版。

設校三峽三芝 反應兩極化(1993年08月05日)。中國時報,第14版。

陳志賢(1999年02月07日)。檢方不服輕判 將上訴。中國時報,第03版。

陳育賢(1999年03月19日)。臺北大學人文大樓 開工。中國時報,第17版。

陳福壽(1990年01月25日)。潛力地段 三峽臺北大學簡介。民生報,第28版。

陳碧華(1991年06月11日)。中興法商學院遷往臺北三峽 改名臺北大學。聯合報,第05版。

黃福其(2010年07月27日)。北大土地 縣長同意無償撥用。聯合報,第B1版。

黃福其、王長鼎(2009年09月28日)。臺北大學 蓋樓再生波。聯合報,第B1版。

黃錦嵐(1997年12月21日)。薛維平:莊妻隱匿匯款 將來可能通緝。中國時報,第06版。

臺官與港商 勾串往來密切(1997年12月21日)。中國時報,第06版。

葉玲君(1994年01月05日)。臺北大學沒錢獲地 縣府出招。中國時報,第16版。

劉英純(1997年10月04日)。臺北大學 抗議聲中動土。中國時報,第13版。

遷校三峽已編列預算 中興法商學院將獨立(1989年03月20日)。中央日報,第12版。

萬仁奎(1994年06月03日)。談判破裂 臺北大學設校又觸礁。中國時報,第14版。

萬仁奎(1999年02月07日)。林百欣旗下大來廠溢領1500萬搬遷費 未繳回。中國時報,第03版。

楊天佑(1997年12月20日)。錢,被莊育焜林錦榮汙走了?中國時報,第06版。

楊天佑(1997年12月25日)。大來紡織廠 補償費高估兩億。中國時報,第06版。

楊天佑(1998年03月24日)。北縣土地弊案 起訴官商14人。中國時報,第06版。

楊天佑(1998年03月24日)。用針孔寫日記 弊案難遁形。中國時報,第06版。

興大法商學院將遷往三峽 獨立建校計畫昨提報教部(1989年10月07日)。中央日報,第12版。

顏明達(1999年03月19日)。人文教學大樓 開工。聯合報,第17版。

三、都市計畫書

臺北縣政府,擬定台北大學社區特定區計畫書(包含變更三峽都市計畫部分農業區為大學用地、加油站及帶狀公園)案。檢自:https://urban.planning.ntpc.gov.tw/urdView/uplanPDF/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計畫_73.37_/0800308_603.418_/都市計畫書/書.djvu.pdf(Aug. 1, 2025)。

臺北縣政府,變更台北大學社區特定區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案。檢自:https://urban.planning.ntpc.gov.tw/urdView/uplanPDF/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計畫_73.37_/0870730_604.923_/都市計畫書/書.pdf(Aug. 1, 2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